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
財團法人真理大學辦理北門社區大學致力於「鹽風文情」的結合及發展,以「創新生活」為核心價值,引導社區與學員共同參與在地知識升級,發展「在地文學創意化」、「廟埕文史生活化」、「身心靈年輕化」推動農村人文創意產業,進而打開公共領域、發展民脈,在各社區積極帶動「公民社會參與」與「終身互動學習」的風潮。「鹽分地帶」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名詞,泛指在台灣新文學誕生後,於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及北門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其自發形成的有著鮮明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文學團體。故北門社區大學以「鹽風文情」為主軸,成就友善農漁業與永續環境的辦學理念,期使北門社區大學成為兼具自然與人文素養的農(漁)村型社區大學。
a、以「鹽風文情」發展在地文學創意化:
知識是在人與世界的互動中產生的,在北門社區大學中,可透過地方文學性及學術性的課程教案,及主動邀請相關學者、教師,進行「教與學」傳承市集,結合地方文學(北門郡帶文學--北門七子吳新榮及莊培初...)、在地文史工作者(許献平、黃文博、涂順從…)、愛好者所組的文藝團體(台灣筆會鹽分地帶分會、台鹽分地帶音樂工作室…) 、廟埕特色文化 (鯤喜灣樂活文化季、廟埕開講市集…) 、地方專家與耆老,透過創新教材的設計,引入專業學術師資,開啟並引導活化在地文學的網絡,創新活化在地文學,積極推廣「鹽風文情」的文學學術之傳承市集。
b、以「友善農漁業」建構農村新風貌:
臺灣的農漁業在面對「開放」與「生態意識興起」的衝擊下,農(漁)民及農(漁)村環境也隨之必須產生觀念及實質的改變,社大近年來實驗的農(漁)業與生態結合之課程,顯示「生態農業」的方向,是可以用來建構臺南市農(漁)村的新風貌,甚或可以推廣至其他農(漁)村地區。
c、以「藝術生活化」推動農村文化創意產業:
社大在課程系列中,經由收集與整理出農(漁)村生活中的文化特質,並導入藝術創作思考的訓練,結合現代生活需求的思考,發展出系列的文化創意產業課
程;此類「藝術生活化」的創意產業課程,將做為社大推動農(漁) 村文化重整、再利用的目標。
d、以「社區培力、在地行動」推動成人學習的在地文化:
透過公民參與發掘與延續在地文化,引導、訓練及協助社區、地方人士及團體,進入社大的教學體系貢獻所長,解放在地知識,期望達成社大與社區共生互動,共同成長的目標。